第4章 修道,吃饭以及狩猎归来的人们(五K) (第1/2页)
爱看中文 www.ikanzww.cc,最快更新我真的只想成仙啊!
“修道者逐道求真,以成就大罗真仙为目标。”
“大罗者,大为广,意指无量。罗为网,意指包罗。大罗无量,即是包容诸有。”
“所谓大罗真仙,便是指已经完全理解和掌控了终极真理,能够全知世事,全能永恒的存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修道者不断探索研究世间道理,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世间的道理亿亿万万,并且在不断地分裂、交织和演化中,每时每分都有新的道理出现,实在无法尽数探明。
故而修道者便踏上了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因此被称作修真者。
刚才说过,我们的修行理念认为,天地是由虚无中诞生的,是无中生有,零化为一。
万物在天地间演化,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修道者的修行之路便是一个逆反天地自然演化进程的过程。
天地一化万物,我们便要万物归一!
我们的修炼境界从十方练气境开始,吞吐十方天地,炼化八荒精气!
一步步气血充盈,力量大增,然后突破到下一个境界——九日筑基!
在这个境界,我们需要筑造最完美、最坚固的道基,这个道基将一直支撑着我们前进,直到触摸到终极真理,道基上生长出道树,道树孕育出大罗道果!”
李道尘说的神采飞扬,目光璀璨,仿佛已经看到大罗真仙就在眼前一般。
不知道为什么,叶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紧迫和危机感,他不由得开口打断了李道尘的话:“师父,难道说,现在世界上已经出现大罗真仙了吗?”
李道尘激动的神色骤然一滞,身体僵硬在那里,片刻后,缓缓扭头看向别处,嘴里哼唧着:“怎么可能有啊,要是有,这世间还会存在什么道佛之争、道魔之争?”
听到他这样说,叶玄心中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没有吗?
还好没有。
他也搞不清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因何而起。
但当他听到世间现在还没有大罗真仙时,那份想要欢呼雀跃的心情却是做不得假的。
这时,李道尘的眼神又转了回来,向着叶玄信誓旦旦地说:“虽然暂时还没有大罗真仙,但是你要相信将来一定会有的!因为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终有一天,总会有人得道成仙!”
“嗯!”叶玄重重地点头,大声说道:“不是有人会得道成仙,而是我!我会得道成仙!”
“哈哈哈,好小子,有志气,我也希望你能够得道成仙!成为那全知一切,包罗万法,自在永恒的——大!罗!真!仙!”
李道尘大笑起来,他的笑声真诚而充满喜悦,显然并不是对叶玄理想的嘲笑,而是对他真正的祝福。
很多人在听到孩子的豪言壮语后都会发笑,但他们的笑却是嘲弄的笑,是笑孩子的不自量力,而很少有人能够如李道尘一般发出真诚的鼓励。
虽然叶玄心志坚定,根本不需要他的鼓励。
但是对于许多普通的孩子而言,他们是否能够实现自己孩提时的梦想,最初的原因可能就是在于当他们将梦想第一次说出口时,招来的是嘲笑还是鼓励了。
“嗯……成仙毕竟是很久以后才能面对的事情了,所以现在,我们还是继续说回到修道境界的划分之上吧……
在九日筑基之后,下个境界是八卦符文,然后依次是七曜沐星、**法相、五气朝元、四象无形、三花聚顶以及——两仪天地境!”
说到这里,
李道尘拿起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润一润嗓子。
叶玄趁机询问道:“那么,两仪天地境之后呢?就是大罗真仙吗?”
“不。”李道尘缓缓摇头:“两仪天地仅仅只是人间极境,达到这个境界的修道者能在人间称无敌,但是距离假想中无所不能的大罗真仙而言,还有很远很远的差距。”
“不过,修道者在达到两仪天地境之后,便已经触摸到了世界的天花板,盘古大陆上的资源不足以支撑修道者继续进步下去。这个时候,修道者就应该离开了。”
“离开盘古大陆,通过万界天门去往浑天星海之上,那里有许多残破的小世界、古老年代被封存的秘境、太古时代的大星……资源无比的充沛,可以支撑修道者继续修行。”
说罢,李道尘顿了顿,看着叶玄继续道:“你的天地玄黄体极端强横,可以说,在两仪天地境之前,你几乎不会遇到任何修行上的难关,仗着体质天赋,你能够一路无脑横推过去。”
“只有在两仪天地境之后,你才会面对需要动脑子想办法突破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共有五个,分别是太极玄黄,太素混元、太始鸿蒙、太初一炁,还有最后的太易无上。”
“到了太易无上之境……也就走到了万古以来,一代代修道者修行路的尽头,更进一步,便是大罗真仙……只是这一步,迟迟没有人迈出来。”
听了这话,叶玄心中涌出了无比的担忧,他忍不住咬住了自己的嘴唇,轻声道:“为什么会没有人迈出那一步呢?是……是因为环境不允许吗?”
李道尘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缓缓摇了摇头:“不是,环境怎么会限制人成仙呢……”
“我太上道中也曾出过太易无上境的绝顶修士,那位前辈在化道之前曾留下过一份手札,我有仔细读过……”
“他在里面提到,太易无上是一个很奇妙的境界。”
“我们修道者奉行的根本修行理念便是,世界自无中化生,最初无比简单,然后渐渐趋向于繁华复杂。”
“所以我们的修道方式便是逆转这份繁华,不断的精简,直至最初的源头。”
“太易就是那个源头。太易无名无形无质,没有概念,没有能量,没有物质。是连无都不存在的绝对虚无。”
“在我们的设想中,回溯天地到了这种地步,天地都回溯没了,万物都消失了,那片太易虚无中理应只剩下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终极真理。”
“正是这个终极真理打破了太易的绝对虚无状态,令诸有出现……”
“在一片虚无之中,要找到那唯一的终极真理,这理应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达到太易无上境的修士很快就能证道成仙才对。”
“但事实证明我们错了。那条终极真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什么都不存在的太易之中。”
说到此处的时候,李道尘嘴角扯出了一个略有一些嘲讽的微笑:“想想也是,如果太易中存在这么一条终极真理,那么太易又如何能够称得上是‘绝对的虚无’呢。”
“后来我们知道了,那条终极真理,我们梦寐以求的‘大道’,它是太易的内禀属性,是在那片虚无之中,内禀着的孕育“有”的趋势。”
“无中即将诞生出‘有’,‘有’处于一种将生未生的状态。这种本质上仍属于‘无’但已经包罗了后世‘一切有’的奇妙变化,就是我们追求的那个大道。”
“可是,‘有’一旦真正诞生,那就不是太易了,而是太初。”
“太初之内,存在着先天一炁,这炁虽然也是极为本质的东西,可以转化为一切物质、能量乃至法则和信息,但它缺少最核心的一点变化——不能无中生有。”
“所以,先天一炁并非我们所追求的那个最为本质的终极真理……”
“所以,古往今来,那些站上绝颠的大能们便被困住了。”
“——太初不是我们道路的终点,但作为终点的太易在我们设想的道路上又应该是一片虚无。”
“修道者在突破太初一炁境界,进入太易无上境界的那一瞬间就会重新跌落回来——因为太易什么都没有嘛,只有那个诞生‘有’的趋势。”
“而这个趋势,是不足以成为修道者寄托意志的依仗的。连意志都无法寄托,又何谈什么理解内禀在太易之中的终极真理呢。”
“理解不了终极真理,我们又怎么能继续突破太易无上境,证得大罗真仙呢?”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整个道门内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烈论战,有些人甚至抛弃了自己贯彻一生的道理,转向了佛道、魔道乃至神道…另外一些人则还在苦苦坚持。”
“我们曾经试图修改道门的根本修行理念和修行方式,以此绕过太易虚无的困境,但我们很快发现这是徒劳的,因为其他的修行路完全无法解释我们在探索世界真理时遇到的种种客观现象。”
“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直到太极……天地一步步演化完善起来……这套先天五太理论已经是我们在反复观测、分析和总结后得出的最符合天地诞生、大道演化的实际过程的理论了。”
“我们又不是神道、佛道那种唯心主义者,可以完全抛弃事实,只认同内心感觉……所以,即便在太易境界我们遇到了很难的关卡,但我相信,这关卡应当是可以被突破的,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找到方式。”
“而佛道和神道……呵呵,他们干脆在踏上修行路的初始阶段就走错了道,追求什么大觉金仙、唯一真神的,指望着拍脑门子顿悟和乞讨神的怜悯……压根不配和我们道门修士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