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第1/2页)
爱看中文 www.ikanzww.cc,最快更新再世逆情颠覆你的认知!
“舅舅啊……”邹国英跪在舅舅面前。
大舅舅看着眼前乖巧的外甥女,眼里满是心疼和不舍,他用道沃源话说道:“艾孙女顶动啊(外孙女听话,乖)……”说完,将一个红包递给了邹国英。
二舅舅也笑着说:“艾孙女顶动啊(外孙女听话,乖)……”同样递过一个红包。
外公则用客家话说:“贵英(国英),起来艾屋(起来不哭…)”并把红包放在邹国英手中。
紧接着,邹国英又向大伯、大妈、叔叔、婶婶、阿姨、大姑夫、大姑妈等长辈一一跪拜,每一次都伴随着眼泪和哭声。
“嘭啪…嘭啪…”
喇叭声…锣鼓声…鞭炮声…
嫁妆已经全部捆扎好了,被抬到了门口。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也都列队排好,等待着出嫁的新娘子走出家门。
新娘坐在用长竹椅扎成的花轿里,脸上带着淡淡的忧伤。
“喇叭响起,锣鼓敲起,花轿抬起…”
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邹国英的花轿缓缓地离开了娘家,开始了她新的人生旅程。”
于是花轿过前带头,后面抬嫁妆的跟上,好长的一支送亲队伍慢慢的向山下出发。
接亲队伍从山上一路敲敲打打的来到了山下长川马路边。
新娘子安客家人风俗在娘家出门脚不能落地的,本来需要亲人哥哥或弟弟背的。但是邹建文还太小,根本无法背起姐姐,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小叔叔邹水山。
邹水山心翼翼地将大侄女背到第一辆拖拉机上坐好。
接着,弟弟邹建文和妹妹邹杏英也上了车,他们俩是送亲的童男童女。
第二辆拖拉机上装着大衣柜,这可是新娘家的重要家具之一。
第三辆拖拉机上是皮箱、矮柜、棉被和枕头等嫁妆。这些都是新娘未来生活所需的物品。
第四辆拖拉机上则装满了子孙桶、洗脚盆等各种木桶嫁妆。这些木桶象征着多子多孙、幸福美满。
最后一辆拖拉机上是洗脸架和其他各种陪嫁礼品……等等。这些陪嫁品都代表着新娘家庭对她的祝福和关爱。
总共五辆拖拉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缓缓启动,沿着长川向虹桥吹吹打打出发。这支送亲队伍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即将到来。
一路火炮接着放,一直放到虹桥。
虹桥那边早就在马路上等着迎亲队伍到来。
听见鞭炮声越来越近,看见了,看见新娘子的车来了。
邹连坤笑嘻嘻的在马路迎接。口中说着虹桥话道:“利了利了(来了来了),快嘣(快放)火炮…”
拖拉机停下来了,邹连坤赶紧过来把新娘子背起来就往自己房间跑。
邹连坤从马路上背着新娘子回到自己的结婚新房,乐呵呵的把新娘子放到床上。
所有的嫁妆一样一样的抬到房间放好。
这时许多虹桥村的年轻男女都进拥到新房看新娘子,都说新娘子是多么的漂亮,都想一睹芳容为快。
新娘子一身穿着定制的红色新娘衣,脸色画着淡淡的新娘装,就像画里走出来仙女。
“新娘子,标记(漂亮)…”
“经好处(真好看)…”
“及娟标记…(是真漂亮)”
“连坤及娟(真是)好富气啊…”
看着新娘子个个称赞不一,许多小伙子看看口水直流。
你别说老南瓜做新娘这天真的好好看的,圆圆的南瓜脸显得格外的美丽大方,外加两小酒窝更显异彩。
做包鸡壳的是连坤的姑姑,他进来就开始抛糖果花生。
一个大新房挤得水泄不通。
“新娘子,特动子(讨糖子)”
“新娘子,特动子(讨糖子)”……
真热闹极了。邹建文和邹杏英站在姐姐新娘子老南瓜身边不敢乱动。
“嘭啪…”
“嘭啪…”
“夜饭了(吃饭了)…”
“打锅水好(大家坐好),起邵降躲了(菜要上桌了)”
正桌大舅舅经显,二舅经成坐主位,旁边有扁壁作陪。
房间新房里坐着。新娘子,邹杏英,邹建文,邹连英,邹连仙等…作陪新娘。
新娘子邹国英中午没有吃多少,现在肚子咕咕叫,也就不客气,招呼好自己弟弟妹妹,就大吃起来了。
邹国英酒量不错,也爱喝酒。
当新娘新男出去进酒的时候,她也陪喝了不少酒,而邹连坤简直就是一个酒坛,喝了更多。
客家习俗中,新婚夫妻婚后第三天需要回到女方娘家,被称为“回三朝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为了避免宾客散去导致气氛冷清,逐渐将回门时间提前至第二天。这种变化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礼节。
于是,邹国英在婚后次日清晨用过早餐后,便带领着新女婿以及弟弟妹妹们一同返回西山娘家回门。
邹建文回到家后,兴奋地向家人讲述着姐夫酒量惊人,同时对美味的米酒赞不绝口。
这让邹建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发生的一件趣事——小舅舅三德林结婚时,他误将米酒当作米粥而喝得酩酊大醉。那时的他年仅七岁……
当时正值秋季,不愿上学的邹建民选择留在家中玩耍。正巧,那位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舅舅从部队退伍归来,并成功定下一门亲事。
结婚前一日,邹建民与父母、姐姐和弟弟一同前往光路参加婚礼。
外婆早走了,一个家都是由小姨德红把持。为此她也没有读过几年书就在家放牛,做家务烧饭。
两个舅舅结婚都是阿姨德红操办的,她可有经验了,做起事来一套一套的。外公看女儿这么能干,就把整个家交给她管理。
妈妈晒花也帮着操办小舅舅的婚事,不过大小事情还是德红阿姨做主。
光路的亲戚特别好客,待客热情。邹建民在舅妈新屋玩,和小表妹一起玩,又跑外公邻居家找小伙伴玩耍。
玩累了,肚子有点小饿,口也渴。
于是跑回外公家找吃的,看见桌上放满了米酒。邹建民以为是米粥。
就端起一碗米酒就喝:“哇塞…好好吃,好甜歪…”他不由的赞这米粥真好喝。
他一口气喝下一大碗,觉得意犹未尽,又端起另一碗。
此时,亲戚有路过,看到邹建民正在喝粥,想着他只是个小孩子,应该不会喝太多,便没有阻止他。但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邹建民的妈妈。
而他很快就喝完了一碗粥,脸红扑扑的,脚步有些虚浮,似乎有些站不稳。他觉得这米粥真是太好喝了!于是端起第二碗又开始大口喝起来。由于喝得太快,酒精迅速进入血液,他感到心脏跳动得越来越快,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
此时他手里还有一小点米酒没喝完,但身体已经软得像面条一样,软绵绵地滑到桌底下。
付晒花听到儿子在大厅喝酒的消息,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匆匆忙忙赶过来。她心急如焚,担心儿子出什么意外。当她来到大厅时,儿子已经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付晒花惊慌失措,连忙抱起儿子,将他放在阿姨的床上。此时邹水金也匆忙赶来,
周围的亲戚们纷纷围拢过来查看情况。
二舅潘德林见状,赶忙去找赤脚医生来给外孙诊治。赤脚医生到达后,给邹建民喂下了醒酒药,并打了一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