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章 押送边北,官差是故人 (第2/2页)
凌峰面露苦色:“王爷,既是神医弟子,自然也有神医的大能,底下人是想探查他的踪迹,只是被他察觉甩开了。”
他说罢,立刻下跪,做好了受罚的准备。
晋王却是面色转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小小年纪,既能行医治病,还能甩开本王的眼线,看来此人的确有些本事。”
他与归九龄也算几次交手,几次都被对方给逃脱。
师父如此大能,徒弟想必也不会弱。
归九龄的弟子倘若当真轻而易举就被底下的小喽啰找到行踪,他反而会怀疑其中有诈。
“起来吧。”晋王道:“昨日本王接到飞鸽传书,归九龄不久前落入圈套,如今已经被带回边北,既是他的人带走了本王想要的人,那便问他去要。你且去备车,即刻起程,返回边北!”
听到可以回家,凌峰当即面色一喜:“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他转身便欲出门,走出两步,又忽然停下:
“王爷,我们如今要走,但那刚赎身的画眉姑娘,不知你打算如何安排?”
若是带她回边北,王爷偷偷返京的事,岂不是要露馅?
凌峰的考量,晋王同样清楚:“卖身契可给了她?”
“回禀王爷,昨日便已经交还。”
“既如此,那她便自由了,天大地大,随她去。”
对他无用的人,不留也罢!
片刻,马车备好,一主一仆,轻车简行,趁着夜色便离开了客栈。
马车幽幽行过巷陌,隔着一层街道,便是关押重犯的天牢。
夜色深深,六个官差正在月光下押送十几个带着手铐脚镣的罪犯出门。
徐孝之刚救回了重病的母亲,一张脸透着喜气,在那日的小神医走后,他为了稳妥,又请药铺的大夫给他娘把了脉。
大夫对他娘病情竟然好转的事也震惊不已,亲口说出来,只要他娘日后好好调养,再活个三年五年都不是问题!
和他一起走差的王大皱眉走到他身边:
“徐大哥,这趟押人去边北,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不仅路途远,还没一点油水,我等叫苦还来不及,怎么你反倒一脸喜气?”
徐孝之嘿嘿一笑:“边北虽苦,但每个月有四百文钱的补助,这一趟七个多月,就是近三两银子!我娘的病刚好,正好让她拿了钱买补品吃!”
王大翻了个白眼,押送犯人才多少补助,远比从牢犯家属手里压榨到的油水差远了。
也就是一点歪脑筋都不动的老实人,才会看得上这点小钱。
他打心眼里不想走这趟苦差。
要不是其他人也不想,而他既不是关系户,又没有靠山,他才不会选择认命。
其他押送犯人的官差也都是差不多情况,一个个怨声载道。
心里头不舒服,下手也就狠了,也不管走身边的是谁,啪一鞭子就抽了过去。
“磨磨蹭蹭干什么呢,走快点!”
赵百岁和大夫人依旧昏迷不醒,但也不能任由他们两个留在牢里。
官差们干脆强行分配,让那些妾室们轮流背着他们两个行走。
妾室们本就为了好看大多苗条瘦弱,又要背着个人,自然就走得慢了。
好也好在背上有个人,所以鞭子也是抽在被背着的人身上。
那妾室惊呼了一声,喊完才意识到自己不痛,但也还是努力加快了些脚步。
白小娘提前放了话,她是肯定不会管赵百岁和大夫人的,所以独自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她身后陆陆续续跟了几个妾室,出门时,狱卒又让婆子们给她们都搜了身,把好衣服全都给扒下去了,连头上的钗子和耳坠都不放过,现在大家个个一身白衣,披头散发,形容憔悴,麻木地走成一排,跟一群女鬼一般。
小孩子不用带手铐,赵予书戴着脚镣走在人群中间,紧挨着柳小娘,不怎么起眼。
赵露白跟着她娘走在队伍后头,走一会儿哭一会儿,眼睛已经肿得堪比核桃。
赵玉堂则是紧跟着赵露白,时不时低声劝慰她两句:“二姐,别哭了,小心哭坏了眼睛。”
又扯着嗓子喊:“三姐,你在哪,快来一起劝劝二姐!”
话音刚落,官差又是一鞭子抽过来:“小崽子,你给我消停点,要是再敢喊出声,仔细你的皮!”
赵玉堂被抽到了胳膊,嗷的痛呼了一声,立刻缩紧脖子,不敢再大声喊了。
赵予书冷眼旁观这一切,只当什么都没听见,借着稀疏的月光,目光从一个个官差身上掠过,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后,眼神闪了闪。
她忽然加快脚步,走到徐孝之身边,仿佛被绊倒一样踉跄了下,顺手抓住他的袖子。
“啊呀。”赵予书惊呼了声。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徐孝之皱眉朝她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