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情念桃源寨,心寄相思意 (第2/2页)
这时,阿婆注意到墨泯右耳新打的耳洞,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笑着问道:“孩子,看你这新打的耳洞,是不是有心仪的姑娘啦?”墨泯微微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阿婆,您眼力真好。我确实有个喜欢的姑娘,我想把这当作给她的承诺。”
阿婆笑得更开心了:“真好啊,看到你这样,我就想起我家那口子年轻的时候。他当年啊,也是打了耳洞,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木簪来向我提亲。那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心里甜滋滋的。我们一起种庄稼、养孩子,相互扶持,就这么走过了大半辈子。”阿婆的眼神中满是回忆,脸上洋溢着幸福。
墨泯听得入神,说道:“阿婆,您和阿公的感情真好,真让人羡慕。”阿婆摆摆手:“夫妻之间啊,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遇到困难一起扛,有了开心事儿一起乐。就说去年吧,山里发大水,把我们家的庄稼冲了不少。那时候,我急得直掉眼泪,你阿公就一直安慰我,说只要人没事,啥都能重新来。我们俩一起,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重新整田、播种,到了秋天,收成也还不错。”
晚餐时分,阿婆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有香喷喷的小米粥、自家种的青菜,还有酥脆的玉米饼。墨泯品尝着这些质朴的食物,心中满是温暖,这简单的饭菜,却有着家的味道。吃饭间,阿婆还热情地给墨泯讲起寨里的趣事,比如有一次,村里的几只羊走丢了,大家一起漫山遍野地找,最后在一个隐蔽的山坳里找到了,找到的时候,大家又累又饿,却都笑得特别开心。
饭后,墨泯与阿婆坐在院子里,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阿婆又聊起了寨子里的点点滴滴,哪家的孩子又通过了山神的考验,哪对夫妻又添了新丁,言语间满是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热爱。突然,阿婆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孩子,你知道吗?咱们寨子里还有个传统,就是在月圆之夜,情侣们会在溪边放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灯,花灯上写着对彼此的祝福和心愿,让花灯带着这些美好的期许,顺流而下。”
墨泯饶有兴趣地听着,心中不禁想象着自己与白诗言在月圆之夜,一起放花灯的场景。夜深了,墨泯躺在温暖的床铺,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心中一片宁静。她不禁想起了白诗言,想象着有一天能与她一同来到这里,在这宁静的桃源寨中,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墨泯便起身向阿婆告别。阿婆送他到门口,叮嘱道:“孩子,一路保重。若是以后有空,就再来寨里坐坐。”
墨泯再次拱手致谢,转身踏上了归程。他骑着马,回望渐渐远去的桃源寨,心中满是眷恋。这短暂的停留,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纯粹的情义,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期许。她知道,无论江湖如何风云变幻,桃源寨的这份温暖与宁静,都将永远在他心中,成为她心灵的慰藉。而那对准备送给白诗言的耳坠,被她贴身放好,带着她对爱人的深情,一同随着她踏上新的旅程。
返程途中,墨泯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细密的雨丝打在身上,寒意瞬间袭来。她连忙找了个山洞暂避,看着洞外的雨幕,心中却满是对桃源寨的回忆。山雨停歇后,她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了一位采药的少年。少年热情地向她打招呼,还分享了一些山中的草药知识。墨泯从少年口中得知,桃源寨周边的山林里,生长着许多珍稀的草药,这些草药不仅能治病救人,还能用来制作香料和饰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寨里售卖的一些物品,有着独特的香气。
告别少年后,墨泯继续踏上归程。没走多远,便路过一个名为“翠柳寨”的地方。远远望去,寨子被大片翠绿的柳树环绕,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如绿丝绦般轻柔。走进寨子,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溪水潺潺流淌,溪边的妇女们正浣洗衣物,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墨泯在溪边停下脚步,一位年轻的姑娘抬起头,笑着问:“公子,可是路过此地?”墨泯点头:“正是,姑娘,这寨子的柳树如此繁茂,可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姑娘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些柳树是我们寨子里的‘许愿树’。每到特定的日子,寨里的人便会在柳树枝条上系上写满心愿的红绸带,祈求平安顺遂。”墨泯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果然看到许多红绸带在柳枝间飘动,宛如跳跃的火焰。
告别翠柳寨,墨泯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又来到了“繁花寨”。刚靠近寨子,便被漫山遍野的鲜花吸引。这里的花儿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竞相绽放,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寨子里的孩童们在花丛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在田间忙碌。
墨泯走进寨子,向一位正在劳作的大叔打听:“大叔,这寨子的花儿真美,为何种这么多花呢?”大叔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我们这寨子,靠种花为生。这些花儿不仅能卖钱,还能用来制作各种花制品,像花糕、花酒,味道都十分独特。”说着,大叔热情地邀请墨泯品尝了一块花糕,入口软糯,花香四溢。
离开繁花寨后,墨泯继续赶路。夕阳西下时,她来到了“清泉寨”。寨子中央有一口巨大的清泉,泉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周围的村民们有的在打水,有的在闲聊。墨泯走上前去,向一位老者询问:“老人家,这清泉可有什么传说?”老者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这清泉可是我们寨子的宝贝。传说很久以前,一位仙人路过此地,见百姓们缺水,便用仙法点出了这口清泉。从此,我们寨子便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墨泯在清泉边坐下,捧起一捧清泉,清凉甘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流下,疲惫感顿时消散。看着眼前宁静祥和的景象,她不禁又想起了桃源寨,想起了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随着天色渐暗,墨泯不得不继续前行。虽然一路上遇到的村寨各有特色,但桃源寨在她心中的位置无可替代。那里的风土人情、纯粹情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她在权谋江湖中前行的道路,也让她对未来与白诗言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
夜幕如墨,繁星点点,墨泯骑着马,终于回到了紫彦城。城内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她满心都是对白诗言的思念。一路快马加鞭,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她望着城中熟悉的灯火,心中满是归家的急切。待回到别院,墨泯翻身下马,那熟悉的朱门在眼前缓缓打开。
秋姨听到动静,风风火火地从屋里冲出来,瞧见墨泯,脸上的惊喜瞬间绽放,眼眶也微微泛红,二话不说,一把拉住墨泯的胳膊,连珠炮似的说道:“哎哟我的小少爷,您可算回来了!这日子可把我盼得哟,天天伸长了脖子望,就盼着您平平安安跨进这门。您不知道啊,您前脚刚走,我这心就悬起来了,夜里翻来覆去都睡不踏实。”这一嗓子,惊动了府里的人。
秋姨一边说,一边拽着墨泯往屋里走,嘴巴像连珠炮:“你走后,府里上上下下都惦记着。张妈天天念叨,少爷啥时候回来吃她做的红烧肉。花园里你最爱的那株兰花,我专门请了老花匠照看,就怕有个闪失。”话音刚落,张妈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从厨房匆匆赶来,脸上笑开了花:“少爷,您可算回来了!红烧肉我这就去做,保准还是您爱吃的那个味儿!”
这时,小厮阿福也凑了过来,兴奋地说道:“少爷,您出门这段日子,府里可安静了不少,大家伙儿都盼着您回来呢。前几日,我在集市上瞧见了一只特别机灵的小雀儿,想着您回来肯定喜欢,就给买下来养在笼子里了,等会儿拿给您瞧瞧!”
墨泯还没来得及回应,管家李叔也快步走来,手里拿着账本,神色关切:“少爷,一路辛苦了。家中一切都好,您放心。只是前几日有几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来拜访,听闻您外出,留下了不少口信,等您歇息好了,我再详细向您禀报。”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问候声、关心声交织在一起。墨泯被围在中间,心中满是感动。她笑着对大家说:“多谢大家记挂。”
在众人的簇拥下,墨泯走进正厅。厅里的烛火摇曳,映照着每个人热情洋溢的脸庞。秋姨忙着指挥丫鬟们端茶倒水,张妈则小跑回厨房,准备为墨泯烹制他最爱吃的红烧肉。阿福蹦蹦跳跳地跑去取那只小雀儿,李叔则在一旁整理着生意伙伴留下的信件和口信。
不一会儿,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张妈端着热气腾腾的红烧肉走进正厅,笑着说:“少爷,快尝尝,看看有没有退步。”墨泯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熟悉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她满足地点点头:“还是那个味儿,张妈手艺还是这么好!”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点,好生热闹。
夜深了,众人陆续散去,墨泯回到房间。她坐在床边,抬手缓缓探入怀中,掏出一个用锦缎制成的锦囊,墨泯轻轻解开锦囊的系带,从中取出一枚半个红豆形状的玉坠。墨泯轻轻摩挲着玉坠,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脑海中浮现出白诗言的一颦一笑:她笑起来时,嘴角的梨涡浅浅,眼眸里似有星光闪烁;生气时,会微微嘟起嘴,佯装不理他,却又忍不住偷偷看他的模样,可爱至极。
她想着,明日一早,一定要带着从桃源寨为她精心准备的耳坠,去见她。要将这一路的见闻、心中的思念,毫无保留地说给她听。待一切安定,定要与她携手走过更多的山川湖海,一起去看世间的美好,让这份感情在岁月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